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吳新榮選集(一)
  • 作者:
    原著:吳新榮/漢譯:葉笛、張良澤/總編輯:呂興昌
  • 出版者:
    台南縣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86年3月15日初版、民國90年12月初版二刷
  • ISBN/ISSN:
    957-00-8772-2
  • GPN:
    030749860033
  • 語言:
    繁體中文、日文
  • 規格:
    平裝/20.6*15.2cm/460頁
  • 定價:
    200

|內容簡介|

 

    一九九四年,清華大學舉辦「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台灣文學國際學術議會」,為此,呂興昌先生特別拜訪吳新榮的兒子吳南圖醫師,吳南圖醫師除告知當時「新榮先生」資料庋藏情形外,並相贈「震瀛三錄」。隨後呂興昌先生到吳三連史料基金會翻檢吳新榮先生所有的著作與藏書,並整理出《吳新榮選集》。

    本書為《吳新榮選集》中的第一集,收錄吳新榮先生的詩作、散文、隨筆等作品。

 

 

|目錄|

 

001  縣長序──陳唐山

003  主任序──葉佳雄

005  吳新榮兄二三事──巫永福

008  吳新榮的志節標誌:紀念塑像該豎立的──王昶雄

018  家族感言──吳南圖

021  台灣文學資料再出土:關於《吳新榮選集》──呂興昌

026  也是文學因緣──《震瀛詩集》及〈亡妻記〉譯後記──葉笛

輯一    震瀛詩集

第一卷

004  題中山全集    漢詩

004  偶成    漢詩

005  仲秋有感    漢詩

005  初至關門    漢詩

005  金川有感    漢詩

006  金川雪夕    漢詩

007  巨人    日文詩

010  贈年輕的詩人(若き詩人ヘ)

012  處女的妳喲,再見    (處女なる君よさらは)

014  憧憬─星群    (憬れ─星群)

015  思念─撫子    (思ひ─撫子) 

017  兩脚獸    華語詩

019  阿母呀    台語詩

022  懊惱    日文詩

023  悲歌    日文詩

024  恕詞    日文詩

025  懺悔    日文詩

026  更生    日文詩

027  探妹墓    漢詩

028  呈南方的青年 台語詩

030  春─贈鳳嬌    (春─鳳嬌に贈る)

032  新生的力量    (新生の力)

033  是誰的罪過    (誰か的罪た)

037  鬱金香    日文詩

038  玉蘭花    日文詩

040  題霧社暴動畫報    台語詩山歌調

041  聖愛嗎!清戀嗎!    華語詩

043  花園漫步    (花園に步みて)

046  亡靈在徘徊    (亡靈は徨ふ)

049  躍動    台語詩

050  美人    台語詩

051  故鄉的挽歌    台語詩

053  獨愁    華語詩

056  划手喲舵手喲    (櫂手よ梶手よ)

058  雜詠    日文詩

第二卷

064  結婚的話    (結婚の言葉)  

065  故鄉    日文詩

067  再起    日文詩

069  在月下認識    (月下にて認む)

071  五月的回憶    (五月の思ひ出)  

074  最後的回禮    (最後の返禮)  

075  故里與春之祭    (生れ里と春の祭)

081  煙囪    (煙突)

084  南鯤鯓廟祭    日文詩

087  道路    日文詩

090  我們是暴風雨的信奉者    (吾等は嵐の信奉者─村を出た男ヘの言葉)

094  疾駛的別墅    (疾走する別墅)

097  責備妻    (妻を叱る)

102  歌唱鹽分地帶的春天    (鹽分地帶の春を歌ふ)      

104  農民之歌    (農民の歌)

108  鐵匠    (鍛冶屋)  

111  世界的良心    (世界の良心)

114  思想    日文詩

117  都市    (都會)      

119  牛奶和蓬萊米    (牛乳と蓬萊米)

122  混亂期的煞尾    (混亂期の終末)

124  自畫像    日文詩    

126  哭於大崗山的山脚    (大崗山の麓に哭く──陳清鐘君の靈前に捧く)

第三卷    (中期時代)

131  獻給恩師    (恩師に捧く)

135  舊都回想    日文詩

137  南郊悲歌    日文詩

139  心靈的偷盜者    (心の盜人)

143  旅愁    日文詩

148  琑琅山房回想    漢詩

149  獻給大東亞戰爭    (大東亞戰爭に捧く)

152  天文和人文    (天文と人文)

154  白柚吟社句集    日文俳句

(後期時代)

160  弔青風    (青風を吊ふ)

164  懷古─獻給阿姨    (懷古─阿姨に棒く)

169  某老人的回憶譚    (或る老人の思ひ出話)

震瀛集外詩

173  無題    日文詩

174  贈書    日文詩

176  三月八日翌日─獻給最初的女性    (三月八日の翌日─最初の女性に捧く)

179  冬天的早晚    (冬の朝夕)  

179  這個城鎮我已懨然    (この町は嫌になつた )

180  我要逃開    (私は逃れる)182  羊群    日文詩

183  野蠻人與奴隸    日文詩

184  誰能支配指導我    日文詩

186  鼠與羊    日文詩

188  徘句二首    日文俳句

188  這是什麼情    華語詩

190  疑    台語詩

191  故地    華文詩

192  餘錄(二)    漢詩

193  題茉莉花──菲律賓國花    華文詩

194  豪雨    漢詩

194  不圖    漢詩

195  國破    漢詩

195  亂醉遊    漢詩

196  漂零子    漢詩

196  崔浩奇才    漢詩

197  歡迎祖國軍來    華語詩

198  讀《洪水》後    華語詩

199  戰兢    漢詩

200  夜車中    華語詩

201  家夢    漢詩

201  獄中過生誕    漢詩

202  自你去後

203  中秋夜

204  秋淚    華語詩

205  古都行    華語詩

208  異鄉逢舊友    漢詩

209  睡難去    漢詩

209  父生港北    漢詩

210  飛鳥走獸    漢詩

210  獄中吟    漢詩

211  獄中作    漢詩

212  夢中作    漢詩

213  基隆    漢詩

213  陽明山    漢詩

214  豪華夢    漢詩

215  夜車行    漢詩

215  選舉    漢詩

215  養病吟    華語詩

216  紫微傳    華語詩

219  颱風    華語詩

221  佳里國校校歌    華語詩

222  夏夕    漢詩

222  弔莊小封    漢詩

223  明潭行    漢詩

223  春鶯    漢詩

224  謁成功祠    漢詩

225  一日事    漢詩

226  台南縣歌    漢詩

226  避暑行    漢詩

227  我愛台灣    漢詩

228  和韻慰黃得時先生悼亡詩四首    漢詩

輯二    亡妻記

233  亡妻記(一)──逝去的青春日記    漢譯

272  亡妻記(二)──在世之日的回憶    漢譯

298  亡妻記(一)──逝きし春の日記

344  亡妻記(二)──在りし日の思ひ出

輯三    文學議題

377  青風會宣言

379  佳里分會成立通信

381  對台灣新文學社的希望

385  第二屆文藝大會的回憶──文聯的人們

395  文壇寸感

398  被收買的文學──致郭天留

402  致吳天賞

404  象牙塔之鬼──主駁新垣氏

409  聯合評論

414  鎮上的伙伴

417  白柚花    檳榔樹    

419  文化在農村

422  語文

426  我也談詩

431  新詩與我

441  致吳瀛濤書

449  井泉兄與山水亭

455  鹽分地帶的回顧

 

 

|書序|

 

縣長序

典型在夙昔

 

台南縣縣長  陳唐山

 

    走過南瀛大地,盡是好山好水,數十年來,我們的藝文前輩,或譜曲歌頌,或以圖彩繪,或用鏡詮釋,或執筆耕耘,在在為這塊美麗的南瀛大地,寫下她的迷人與魅力,給我們留下許多美好的舊情與記憶;吳新榮先生就是這麼一位用文字記錄南瀛種種風情的文學家。

    吳新榮先生是本縣將軍鄉人,出身文學世家,早年留日學醫,返國後於佳里懸壺濟世,為貧瘠的鹽分地帶點亮文學的燈火。另一方面,他是新文學運動的健將,引領「鹽分地帶文學」進入台灣文壇,並佔有一席之位;說他是「鹽分地帶文學之父」亦不為過;更難得的是,吳新榮先生由此開發了鄉土文學的新園地,整理為數可觀的鄉土史料,為《南瀛文獻》奠下厚實的基礎,實值吾人由衷敬仰。

    吳新榮先生的文學成就,當然不僅止於鄉土文獻,其詩作、散文的純文學創作,也有極高的評價,發表於一九四二年的〈亡妻記〉,即是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被譽為台灣版的《浮生六記》,讀者莫不為吳醫師的深情動容,如此傑出的一位文學家,是台南縣的榮譽和驕傲。

    為了讓這份榮譽與驕傲長留你我心頭,也樹立南瀛文學的楷模,值此吳新榮先生紀念雕像矗立在佳里公園的同時,特別聘請清華大學教授呂興昌先生和本地出身的台語文文學家黃勁連先生著手整理和編輯《吳新榮選集》,以中文為主,配以台文和日文等三種語言,呈現吳新榮先生的文學造詣與堅毅的生命力,為南瀛大地留下最真實的容顏與情感,也為我們留下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吳新榮先生的聲名,是屬於台灣的,身為南瀛的一員,有緣為其塑像立傳,沾其光彩,實感與有榮焉;藉此專書問世,期許吾人也算為歷史作交代,而吳新榮先生的精神能因而典範長存。

 

主任序

為春秋作典範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主任  葉佳雄

 

    良醫為人把脈診病,對症下藥,痛下針砭,總希望能翦除疾病,所存的便是不忍之仁心;而人之「病」,並非全是病毒之作祟,「人心」自我腐敗,墮落其來有自,影響層面更深更廣。於是,良醫投身文學、宗教、哲學等,由單單醫人病痛進而改造人心,改造社會,古今中外,例子比比皆是:史懷哲、賴和如此,吳新榮亦復如斯。

    吳新榮先生早年留學日本習醫時,曾親聆當時在日本養病的孫文先生演講,受到激勵,開始提筆創作,強烈的民族意識使他對日本的侵華行為頗為不滿,於是回台後,便在本縣佳里地區組織「佳里青風會」、「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結合鹽分地帶作家,號召知識分子,鼓吹鄉土文學,歌詠斯土斯民,展開其波瀾壯闊的文學創作與文學活動生涯,奠立鹽分地帶的文藝風格。

    吳新榮先生的作品有詩、散文、小說、隨筆、評論和報導,字裡行間散發著健康、開明、樂觀的人間愛,濃郁的鄉土情與冷靜的社會關照,是鹽分地帶最具有思想性和批判性的作家。戰後,吳新榮先生戮力於地方文獻的蒐集和整理,主修《台南縣志稿》期間寫下深具文獻價值與報導文學風格的民俗采風,成為以後學界引証和參考的重要依據,這種盡瘁地方文獻的保存及熱愛鄉土的精神,實值緬懷景仰。

    多年來,本中心對鄉土文化的保存和發揚,作法積極,曾先後設置「南瀛文學獎」、「南瀛文學新人獎」,編印《南瀛文化研究系列叢書》、《南瀛作家作品集》、《南瀛文學選》、《南瀛台語文學叢書》、《南瀛文學家─郭水潭集》、塑立縣籍鄉土音樂家吳晉淮紀念雕像等等,接著再為這位對台南縣文史有重大影響和貢獻的醫生作家,塑像立碑,舉開文學討論會並編印選集,以感念其對文學創作的執著與保存地方文史所作的貢獻。

    在此,特別感謝呂興昌教授和黃勁連先生對本選集的編選付出相當心力,也感謝吳新榮先生家屬的提供資料共襄盛舉。

 

也是文學因緣──《震瀛詩集》及〈亡妻記〉譯後記

 

葉笛

 

    還是居住在日本的時候,已經忘了是那一年啦,張良澤寄來一張吳新榮日記的複印;他附帶提到日記中記載著我曾去佳里拜訪過這位文學家吳新榮先生。看到那張複印,我很模糊地想起有過那件事,卻想不起和誰一起去的。我知道吳新榮和郭水潭二位是日據時代鹽分地帶帶動文學的健將,可惜未能拜讀其作品,因為當時整個台灣還處于荒寒的冬天裡,連談話都不自由的,這一則日記的事,隨著忙碌的教學生活也就忘記了。

    一九九三年四月,我告別住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東京,辭掉大學教職束裝歸台,為的是想做一些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工作,所以回台後,就陸陸續續閱讀一些包括日據時代的台灣文學作品。也是由於因緣,我翻譯了呂興昌教授編訂的《水蔭萍(楊熾昌)作品集》,那是一九九五年的事,我將其經緯寫在〈義不容辭,情何以堪〉一文附于《水蔭萍作品集》裡面。

    這次,也是興昌把收集的《震瀛詩集》資料拿來由我翻譯。事實上,大概在出版《水蔭萍作品集》後,興昌就將《震瀛詩集》拿來放在我這裡,由于未悉何時將出版,我先把作品看完後,也就暫時擱置起來,做別的工作啦。這回說是三月十五日,台南縣文化中心為紀念縣籍鄉土文學家吳新榮先生,要出作品集,並且還要舉辦「吳新榮作品討論會」,因此需要快馬加鞭進行翻譯工作。於是乎,我從去年十一月中旬開始著手翻譯,到今年一月十八日即把該詩集譯完;然而做事一向不苟的興昌,又不知從那裡翻找出一些詩稿及其它的作品;每當他一找到作品就馬上連絡我,有時,和我一細談考証、推敲作品,竟到半夜三點多。這種「鍥而不舍」的傻勁,目前的台灣實屬鳳毛麟角,也是我一向佩服的。就這樣一共譯出六十四首詩、五篇文學議題、四篇日記,工作才告一段落。

    台灣文學是我們的文化遺產,尤其從日據時代新文學發軔以至光復前這段時期的作品,必須有更多的人投入,去蒐集已經散佚不少的資料,然後加以整理、比對、分析,該翻譯的就翻譯,我想這些都是大家責無旁貸的工作,應該各盡所能來維護文化的薪傳。

    翻譯《震瀛詩集》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家吳新榮怎樣摯愛著這塊飽受凌辱蹂、滿目瘡痍的土地;為了維護和發展我們的文化傳統,創造屬於「人的新文化」,又怎樣地費盡心機,在忙碌的醫療工作之外,傾注了一切力量;他深厚的愛心和鄉土的摯情,不但值得我們後輩敬佩,更值得我們學習,並起而投入。

    除了《震瀛詩集》,我又翻譯了〈亡妻記〉。這是去年十月二十日去高雄參加《文學台灣》雜誌成立五週年慶和「台灣文學獎」時,吳新榮先生的公子南圖醫師要我翻譯的。我想一個作家的作品有各種不同版本的翻譯,對於文學來說是件好事情,於是就答應下來了。《震瀛詩集》一譯完,馬上就接著把它譯了出來,算是做了一個交待。透過〈亡妻記〉,我更深刻地認識了吳新榮先生不但是治療肉體的醫生、改造精神的作家文化人,更是擁有至深愛情的人。對自己的妻子、對自己的兒女,他都是以深藏的愛擁抱著的。翻譯〈亡妻記〉,我不止一次地感到眼眶發熱、鼻酸,他深摯的愛在平凡、務實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流露出來,令人感動。使我覺得翻譯其作品,給我上了一次充滿人生哲學的沈默之課。這也算是文學的「因緣」吧,是為記。

                                                                                                     一九九七.三.一    黃昏  于府城

 

編按:葉笛,曾任教東京學藝大學、跡見女子大學,目前退休返台,專事寫作。著有《紫色的夢》、《火與海》詩           集及《台灣文學巡禮》專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