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趙雲生於越南,經歷戰亂,其散文卻常能以寧靜的態度追求美感與和諧。
這本散文集反映趙雲個人的身世與心情,書中選錄與趙老師身世相關的文章,從越南到臺灣的追憶、與夫婿王家誠的夫妻生活點滴,除此之外,趙雲散文受存在主義影響不小,選集中也選錄部分此類作品。
|作者簡介|
趙雲
廣東南海人,民國二十二年生於越南堤岸,民國四十六年回台,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畢業,任教臺南師範學院,現已退休。
寫作範圍包括短篇小說、散文、兒童文學和論文。著有:《沉下去的月亮》、《把生命放在手中》、《寄情》、《心靈之旅》、《遺落在二十世紀的夢》、《歲月流程》等,並和畫家夫婿王家誠合著《男孩.女孩和花》、《一體兩面》等。
|目錄|
005 市長序 │ 賴清德:閱讀臺南,書寫臺南
007 局長序 │ 葉澤山:文學傳承,邁向偉大
009 編輯委員序 │ 呂興昌:繽紛多采,各擅勝場
013 序 │ 陳昌明:越鳥巢南枝
015 古城之繭
023 夢魂故鄉
027 湄公河的輓歌
043 湄公河的變奏
059 故鄉
067 失去的故鄉
075 母親的形象
079 和時間競走
085 歲月流程─王家誠繪畫生涯紀事
107 永遠少一間房子
117 幸福
127 蹺家
131 永恆的生命
143 零時
155 藝術家生涯
165 瀑布
175 西西弗斯的石頭
191 現代的「人」
201 人之一生
211 木雕觀音
217 昨日之歌
231 泰綺思(THAIS)
243 二十世紀的神話
255 附錄:【臺南作家作品集】出版目錄
|書序|
市長序
閱讀臺南,書寫臺南
文學是民族的精神食糧,也是一個時代的文化表徵,可以滿足人們的創作慾望,也可以給人一個明心見性的思考,更可以提供讀者深沈的反省與激勵。無疑的,文學家是這個心靈活動的良知與策動者, 因為有文學家而有文學作品,因為有文學作品而成就一個時代的文化事業。
原臺南縣市合併前,即有各自針對縣市文學家的作品徵選,直轄市成立後,承繼其基礎與成果,以更寬廣的視野繼續鼓勵創作並擇優出版。「臺南作家作品集」亦以自由送件為主、審查委員推薦為輔,自由送件部分再經審查委員評選確認;本屆經審查委員評選出八件,包括論文研究一件、作品集五件、審查委員推薦二件等,不同文類,但卻都有著一樣的美麗文學風景。
文學如同田園,需要不斷的拓墾、耕耘、栽種、澆灌與施肥,才能開出美麗的花、結出甜美的果,每一個季節才會有歡欣的收割;在如此多麗的臺南文學田園中,許許多多的文學耕耘者,辛勤的筆耕,努力的創作,才能遍地開花,滿園芬芳,我們與有榮焉,感受臺南文學家書寫土地的多樣之美。
恭喜也感謝八位文學家、文學研究者的努力,同時也要感謝呂興昌等五位評審委員的辛勞,因為有文學家孜孜於創作,學者努力於研究,評審委員的舉才,臺南文學才能增光增彩。
臺南文學浩翰無邊,有寬闊的文學草原,更有遼遠的文學山川;直轄市成立後,繼續發掘更多更優質的文學家與文學作品,是臺南市政府責無旁貸的文化工程,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為「文化首都」開啟更為多元多樣的文化大門,引領更多的文學愛好者閱讀臺南、書寫臺南。
臺南市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文學傳承,邁向偉大
一座城市的偉大與否,往往不在其硬體建設的求新求變,因為再好的建設都會隨時間日漸傾頹,文化的底蘊卻會隨著時間不斷累積,賦予城市獨有的韻味。而城市的文化深度與寬度,恰可以從其文學發展的流變中見其端倪。
童話大師安徒生在哥本哈根編織了許許多多的夢想,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入眠,而「小美人魚」、「小錫兵」從此成為了城市最動人的風景。J.K羅琳女士在愛丁堡的小咖啡店裡筆耕數年,不僅創造了哈利波特跨越年齡和語言的傳奇,也為愛丁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魔幻風采,使其成為了第一座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可的「世界文學之城」。
臺南以文化立都,除了擁有傲人的文化資產和豐富的歷史陳蹟外,前輩文學大師和當代優秀作家源源不絕的創作,更是臺南獨一無二之處。自「海東文獻初袓」沈光文伊始,歷經明鄭王朝、清領、日治、民國等政權更迭,臺南文學的傳承始終不曾中斷,更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社會氛圍,開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學姿態。歷經明鄭時期傳統詩文的勃興、清領時期詩社聯吟的盛行,1930年代鹽分地帶文學社團的形成,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以及劃時代的創作精神,同時期的風車詩社則揭示了超現實主義的興起,開拓出臺灣文學現代的創作途徑,這些文學潮流在在顯示出臺南文學的與時俱進。
如今,新一代的臺南作家們,在前輩大師的啟發與指引下,更展現了屬於這個世代文學創作的不同面貌。本次「臺南作家作品集」延續了第一輯的多元面向,在編審委員嚴格審核下,計有八位作家作品入選:趙雲《趙雲文選》(散文)、林佛兒《人猿之死─林佛兒短篇小說選》(小說)、胡民祥《詩歌聲裡》(文學評論)、陳正雄《白髮記》(新詩)、謝孟宗《南鵲是我,我是南鵲》(散文)、周嘯虹《周嘯虹短篇小說選》(小說)、柯勃臣《紫夢春迴雪蝶醉》(劇本)、康詠琪《鹽分地帶文藝營研究》(論文)。
今年為縣市合併後的第二年,臺南在府城文化與南瀛采風相互結合後,能綻放出如何絢爛的光彩,受到各界高度的期盼。「臺南作家作品集」第二輯不但顯示出臺南文學的眾聲喧嘩,也象徵臺南文化的寬廣與厚實。立足斯土,展望前路,即便長路漫漫,我們每踏出一步,距離偉大,也就更靠近了一步。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編輯委員序
繽紛多采,各擅勝場
呂興昌
臺南自2010年底擠身臺灣五都之後,各項軟硬體建設便如火如荼的展開。其中有關臺南作家作品集的出版,更是繼改制前身臺南市與臺南縣的既有成果,更上層樓。繼去年重新發軔的第一輯後,今年再推出八本各具特色的好作品;作者老中青兼備,文類詩、散文、小說、劇本與評論皆具,繽紛多釆,各擅勝場。在此除向提供心血大作的每位作者深致謝忱之外,也代表編委對入選作品略贅數語。
首先要介紹的是兩本論述之作,一是年輕學者的學位論文,一是享名臺灣文學/文化論域的老將論著。前者即康詠琪的《鹽分地帶文藝營研究》,對「臺南作家作品集」特別有意義:一方面是論文本身的學術成就,另方面則是,它的內容突顯了過去臺南縣市作家在臺灣文學發展史中積極奉獻的身影,值此縣市合併後位居五都前茅,這本論文不啻應時地給臺南都作了最具歷史意義的印證。後者是胡民祥的《詩歌聲裡》;在堅持左翼思路的視境中,八○年代臺灣文學/文化的諸多現象與本質,成為這位客居海外名列黑名單的望鄉之鳥,追求臺灣民族解放運動的隱喻與象徵。其中輯二更應加以肯定並彰顯它在臺灣文學史上的地位。 因為「臺灣文學研究會」在1982年秋成立於北美,年年舉辦年會,由同仁在會中宣讀論文;並邀請臺灣作家赴美參加年會,進行交流。這是在禁忌的年代,臺灣文學仍受情治單位側目排斥的歷史階段裡極為可貴的存在,臺灣文學進入學院成為體制化的學科、國立臺灣文學館最後終能成立,這中間一路走來備極艱辛,端賴海內外「仁人志士」共相扶持、並肩「作戰」,而輯二的論文正是那個階段,令人不勝懷想的「戰果」!
接下來要談的是本輯的兩部短篇小說集:林佛兒的《人猿之死》與周嘯虹的《周嘯虹短篇小說選》。周嘯虹甫於今年二月逝世,作品由夫人整理付梓。他原籍江蘇揚州,1932年生於鹽城,1949年17歲來台。他的作品,有著走過苦難時代的沈澱與輝映,誠如黎湘萍教授所說的,寫的是小人物的大悲歡,又是大歷史的小注腳,讀來總是生動有味,洋溢著人性的溫馨。至於林佛兒,身為詩人、散文家、出版者、推理雜誌創辦人,對於文學,永遠懷著不變的執著,對於人生,總是默默的付出,不計毀譽。收於《人猿之死》的作品,縱貫1960至2010年間,半世紀的經營,遂成一生的寫照。誠如李喬為其作序所言,小說語言平實樸素,文如其人,有輕輕的調侃、淡淡的詠嘆。小說人物主要是流浪者、殘障、傷心人、邊綠人等以及智識人,表現出他對庶民的關心與自我的反省。
接著是兩本散文集。《趙雲散文選集》的作者趙雲,1933年生於越南,1957年9月來臺,臺灣師大社教系畢業,任教臺南師院多年後退休,目前身體欠安, 陷入昏迷之中,夫婿王家誠生前殷盼再幫她出一本選集,臺南市文化局乃委託成大中文系陳昌明教授編選。散文內容主要重在反映趙雲個人的身世與心境,尤其是從越南到臺灣的一些追憶,以及與王家誠的夫妻生活點滴。趙教授過去曾任本市作家作品集或文學獎的編委、籌委,長期關懷臺南的文學發展,睹文思人,在此虔祈上天賜予平安。另一本散文集則是謝孟宗的《南鵲是我,我是南鵲》,這是出身英美文學的年輕新生代,卻又深覺身為臺灣人,不知臺灣詩畢竟有憾的有心人。他從網路部落格出道,再向各類文學獎出招,戰果彪炳,〈道在臉書〉不讓莊子「道在屎溺」專美於古,信心自然倍增,一路走來,姿態當然瀟灑;預祝他未來文氣,天寬地闊,自在逍遙。
柯勃臣的《紫夢春迴雪蝶醉》是劇本,據這位臺南人的夫子自道,出身中文系文藝組的他,因為自認成不了小說家,遂退而求其次改行成了劇作者!是耶?非耶?年輕人的本質、本色、本錢就是大放厥辭卻又不無道理。劇本,長期以來在「作家作品集」中是稀客,偶而現身,編委無不群起肯定鼓勵。對勃臣來說,與其竭力設想劇本的深度與意義,遠不如提供雅俗共賞的故事來得有趣。對編委來講,雅俗共賞的故事有時無妨深度與意義的挖掘。來日方長,期盼勃臣的戲,愈來愈有看頭,愈來愈有思致。
【以下台語】最後beh談的是陳正雄的《白髮記》,che是一本台語詩集,是這輯內底唯一的台語作品。che表示臺南文學作品袂當無台語文學的存在,m-koh嘛表示台語文學佇現此時的文壇猶原是弱勢的存在。正雄開始發表台語詩是1997年的年尾,到今﹝tann﹞已經十五冬,也出版過4本詩集。佇這本《白髮記》裡,詩質佮過去共款,值得咱ka肯定佮o-lo,但是語言方面suah有一寡變化,就是有袂少華語語詞的現象,作者講che是伊tiau-kang操作的華語借詞,論者講che是偏文言的語言風格;佇chia,個人感覺che是作者想beh突破語言純化的限制的一種試驗,成功?失敗?暫且按下,咱好好仔來觀察,tau-tau-a來期待。
【以下華語】這屆作品集的編輯委員總共有五名,與上屆相比,雖少了四位,但為南臺灣文學的發展念茲在茲的關注與熱情並未減損,在張良澤、林佛兒、鄭炯明、陳昌明與我的共同討論與斟酌下,我們盡本分地選出此一階段最理想的作品,願喜愛文學的同道與我們共享盛宴之餘,繼續期待未來臺南都的文學不斷大放異彩。(2012.12)
陳昌明序
越鳥巢南枝
陳昌明
趙雲原籍廣東南海,1933年出生於越南堤岸,1957年9月來臺,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畢業,任教臺南師範學院多年後退休。創作文類包括散文、小說、論述及兒童文學,她生於越南,經歷戰亂,其散文卻常能以寧靜的態度追求美感與和諧。趙雲老師過去出版過許多散文集,如《寄情》、《心靈之旅》、《沉下去的月亮》、《遺落在二十世紀的夢》等,臺南縣市合併前也於臺南作家作品集中出過一本散文選《歲月流程》。
趙雲老師這幾年陷入昏迷,王家誠老師一直希望再幫她出一本選集,這成為王家誠老師近兩年來掛念的心事。王老師各方請託,幸而臺南文化局願協助,並委託我編選。這本散文集,我想,應該反映趙雲老師個人的身世與心情,因此我編選此書時,選擇的大多是與趙老師身世相關的文章,尤其從越南到臺灣的一些追憶,以及到臺灣後與王家誠老師的夫妻生活點滴,除此之外,趙雲散文受存在主義影響不小,選集中也選錄部份此類作品。
此書能夠出版,首先要感謝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的支持,以及編審委員的同意。此外,吳姍姍博士協助打字等事宜,默默奉獻,讓人感激。王家誠老師在此書出版前辭世,文友咸感心痛,但能完成他的心願,也差堪告慰他的在天之靈,是為序。
陳昌明 於成大中文系